上海精武体育总会成立于1910年,由同盟会会员陈其美、农劲荪和爱国武术家霍元甲先生共同创办,是我国近代体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有深远影响的民间体育团体。上海精武体育总会秉承“爱国、修身、正义、助人”的精武精神,民族之魂,不遗余力地推广传承着武术文化和武术精神,利用精武自身优势资源,扩建精武武术文化传播、发展、交流的平台。“精武体育”“精武武术”分别被列入上海市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传承精武精神,传播武术文化,传授武术技能,在海内外精武会间架起一座友谊之桥,开辟一条推广和传承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之路。
1920年,上海精武体育总会“五特使”漂洋过海,历时73天,先后访问四国九城,大力推广武术,宣传国术,将精武精神,精武武术传遍南洋,之后,海外纷纷建会,自今已有2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72个精武体育会。搭建起一座“精武精神”、“精武武术”的宣传和传承的实体平台。
每两年由世界精武各友会轮流举办的世界精武武术文化大会,至今已连续举办15届,参加的人数一届比一届多,规模一次比一次大,比赛交流内容中,武术除设竞赛套路和传统套路外,规定必报精武传统套路,还设中华传统文化项目,为海内外精武会创建了一个弘扬推广中华传统武术文化的交流展示平台。
历史为精武留下了248套黄河、长江、珠江三大流域的各门各派传统武术套路,是精武武术文化的宝贵遗产。1984年起,上海精武会采取由海内外精武会参与的研讨,讲座等形式,先后挖掘整理出60多套套路拳谱,编写成“精武拳械录“,已完成 50套精武传统武术套路的影像,拍摄,计划每年拍摄10套,完成精武传统武术套路的挖掘编辑出版工作。同时分别在每两年举办世界精武武术文化大会中列入比赛展示项目,使“精武武术”在海外不断传承推广。
组织老拳师、会员不定期举办“精武武术”培训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为海外精武会传授和推广精武武术套路。举办海外精武友会参加的中国武术段位制套路培训和晋考,推广和扩大海外武术段位制人口。
精武体育会还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以弘扬中华武术为主要内容的进步民间武术社团。不同于历史上封建社会里的其他民间武术团体,它诞生在十里洋场的上海。在上海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文化薰陶之下,它一开始就致力于摒弃门户之见,发扬武术新风。为弘扬中华武术,精武体育会进行变革,摒弃了历史上传统的武术界一门一派,师徒秘传所造成的宗派门户之争,破除“因袭宗法,师徒秘传”的旧习。把进步的教育思想,科学的教育方法,移植于武术教育之中。提出了各派同源的观点,“不争门户短长”,熔各派武术于一炉,将各流派各门户的武术都“落户”精武的观点。精武会荟萃了全国黄河、长江、珠江流域各派的武术名家。在武术教材的使用上,精武体育贯彻“南宗、北派并蓄兼收”,“熔各派于一炉”,编制“精武十套”。惟其如此,精武体育“南派、北派、短拳、长拳、罔不具备,即使教师不能沟通南北,而学员是南北混成,久而久之,自成一种融合南北,取精用弘之技术。”
精武体育会的爱国主义思想影响几代中国人,在当下建设社会主义价值观、道德观仍有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爱国主义精神是同“修身、正义、助人”这些武德结合在一起的。“体魄之不健全,曷足以言智育,智育之不健全,曷足以言德育”。“躯壳者实为载智载德之工具也”。为培养人的精神风貌,精武体育特别强调以体育人,寓教于体,善与人同,后为已任,力戒虚骄。精武体育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冲破单一、狭隘的道德意识,使尚武与尚德紧密结合,构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精武大量的历史典籍为研究中国近代历史从另一个侧面提供了重要遗产。精武体育深知无文不能行远行,倡导乃文乃武,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精武文化,继承历史传统,结合时代特点,内容丰富多彩。
为弘扬武术,精武体育还十分重视武术教材的编制出版工作,先后出版了功力拳、合战、达摩剑、十字战、五虎枪、潭腿挂图、降龙棒、潭腿十二路全图、少林宗法、少林拳术图说、硬捶挂图、太极浅说、武铎等书籍。这批武术书籍图文并茂,不仅使精武动作要领都达到准确、规范,而且对普及和传承精武武术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设立《精武网站》,发行《精武会讯》内部刊,每年举行《中国武术段位制》初、中段位考评,每年举办“精武杯”中小幼武术书法比赛已连续举办二十二届、“精武杯”太极拳、械武术比赛十八届。通过举办全市性的精武杯中小学生武术比赛和精武传统武术比赛和丰富多彩的健身体育活动、“精武体育文化高峰论坛”活动、“精武体育馆”揭牌、“精武体育公园”挂牌等,扶持资助贫困地区学生习武,培养武术人才,将“精武武术操”在学校中推广,创建“精武学堂”内有“精武青少年习武中心”“精武中医堂”“虹口业余大学精武分校”。以“精武学堂”为载体开展传统体育文化活动,培养体育文化人才,发扬“乃文乃武”精神,推进全民健身战略。
与媒体合作,通过一系列具体项目的推广实施,展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瑰宝,让世界了解积极向上、自强不息的“尚武精神”。派驻教练赴高校讲授精武历史,传授精武传统套路,鼓励武术专业学生参与精武武术传播事业。创编“精武警用功夫拳”“吴氏坐式太极拳”“精武武术操”,开展“鹰爪翻子拳”“吴式太极拳”“女子防身术”等公益培训活动。
再版《精武内传》、《精武拳械录》、《拳剑指南》、《精武术合战》等精武历史典籍。
建立传统武术研究中心,少儿武术培训中心,健身武术辅导中心,设立精武体育示范基地50个;传承基地 20个 ;训练基地18个; 目前,已先后在100余所中小学和幼儿园开展武术普及培训工作。在全市13个区,15个辅导中心,224个辅导站点开展全民健身普及工作。派专人深入基层进行指导。传承中华民族文化,推广精武武术文化。
2014年“精武武术”被列入第四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在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召开期间,上海精武体育总会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2013年——2016年“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
上海精武体育总会公众号